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要围绕“人”而不是“车”做文章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大中城市出现了人口增加过快、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城市病”。而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在大中城市日益严重,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大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楼宇经济的发展。《2018年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显示,在基于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排名的中国“堵城”排行榜中,北京高居榜首,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达2.032,平均车速仅为23.35千米/时,而广州、哈尔滨、重庆、呼和浩特、贵阳、济南、上海、长春、合肥位列其后,成为中国排名前十的“堵城”。而2017年,济南以2.067的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两度成为中国“堵城”排行榜第一名,北京、哈尔滨、重庆、呼和浩特、广州、合肥、上海、大连、长春跻身前十。可见,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已成为城市管理中的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到底是城市问题衍生了交通拥堵,还是交通拥堵造成了城市问题?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被誉为“过去半个世纪中对美国乃至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影响最大的人士之一”的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写道:“通常,汽车会被方便地贴上‘坏蛋'的标签,要为城市的弊病和城市规划给人带来的失望和无效负责。但是与我们城市建设的无能相比,汽车的破坏效应是一个小得多的原因。”对于这个观点,我深表赞同。有人说,造成城市拥堵的,是不断增加的建筑,是越来越多的车辆,这听起来有一定道理,但不是根本原因。较之城市的复杂需求,汽车的简单需求是比较容易理解和满足的。越来越多的规划者和设计者们相信,如果他们能够解决交通问题,他们就能解决城市的主要问题。其实,城市有着远比车辆交通问题要错综复杂得多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在你不知道城市是如何运行的、需要为它的街道做些什么之前,你怎么能够知道如何来应付交通问题?平心而论,在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方面,许多城市都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出台了许多办法。

主流的方法通常是造立交桥、拓宽道路、增加车用道。因此,许多城市中心都被横七竖八的高架桥分割得七零八落,甚至看不到“地平线”“天际线”。有的双向两车道改成了四车道,有的四车道改成了六车道,有的六车道改成了八车道,甚至不惜挤占自行车道、人行道,或者将自行车道与人行道混用。宽阔的马路有车的时候像停车场,没车的时候像机场跑道。可在投人巨资实施道路改造后,人们发现交通拥堵状况却并未得到缓解,甚至出现道路越修越宽、车辆越来越堵的情况。这让很多人很困感,也让主张拓宽道路、修高架桥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修桥造路派”们有些难堪。钢报道,河南郑州耗资6.5亿元建造的陇海路一中州大道互通式立交桥刚通车两个月就成了新的“堵点"。可这样的“堵点”不仅仅出现在郑州。由此可见,靠造立交、增加车用道来改养城市交通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是收效甚微的,因为修路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纵有再宽的马路,也无法分流日益稠密的车流。以这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只能是“抓灰掩火^,结果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飘”。

根源在哪?在于主导城市规划的工程师、专家们都是在围绕汽车做文章,面没有围绕人做文章。这无异于隔靴搔痒。事实证明,他们所进行的改善交通状况的工作似乎没能解决问题,或者说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既然增加车用道不能解决问题,那为何不换种思路?除了优化红绿灯设置、实行错时上下班、车辆单双号限行等措施外,还可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一是优化街区道路设置。目前,城市中几乎一致的做法是将街区主干道拓宽,以解决车辆畅通问题。面对街区的非机动车用道、人行道几手很少规划或规划得不科学,有的是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合用,有的是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非常拥挤,这就间接导致非机动车抢占机动车道、非机动车抢古人行道。这样一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就成了一种常态。因此,要合理规划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的道路设置,还要尽量留出更多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毕竟行人和非机动车还是占多数。二是全面调整和优化公交线路。每条主干道实行公交一条线到底,直行不拐弯,加大班次频率循环运行,尽量避免线路交叉和车辆重复行驶造成人为的交通堵塞。这样一来,整个城市公交线路就形成“田”字形结构。

小区及街巷支线不再设公交线路,以堵住毛细血管,确保主动脉、支干线畅通。鼓励包括楼宇白领在内的市民步行进小区。三是取消老年人免费公交卡。许多城市都为65岁以上的市民开通了免费公交卡,应予以取消,改为每月发放适量的补贴,以减少老年人在高峰时间出行,这样可以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上下班高峰时段65岁以上老年人乘公交车买菜、锻炼身体,与上班人员、学生共挤公交的现象。四是构建绿色慢型交通系统。构建绿色慢型交通系统,拓宽人行道、慢车道,缩小车用道,这样人们短途出行能步行就不需骑车,能骑车就不需开车,车流量自然就会下降,而车流量一下降,马路上尾气污染就会减少,人们更乐意在晴好的天气选择绿色出行,以便锻炼身体。这样整个交通流量就进人良性循环了。

杭州是在全国率先运行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的城市,目前日均租用频次达40万人次,相当于减少了15万辆私家车出行。而共享单车的推出,更是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虽然也给城市带来了其他的负面影响。五是建立多车种的出行方式。目前,许多城市的交通过于依赖小汽车和公交,尚未形成两轮车、四轮车、公交车齐头并进的高效率局面。国际上有研究表明,道路上有5%~10%的两轮车,是最高效的通行格局。因此,在鼓励两轮车绿色出行的同时,要加大公共交通的出行频率,如在道路两侧开辟公交专用线路,其他车辆禁行,以加快公交出行效率。同时改变左行道红绿灯设置,以畅通公交线路,真正形成“公交优先”。